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的中心环节。影响玉米适宜密度的基本因素是品种和环境条件。合理密植的原则是根据内外因素确定适宜的密度,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趋向统一,使构成产量的穗数、粒数和粒重的乘积达最大值,以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
密度与品种关系最为密切。在同一地区同样条件下,各品种株高、叶数和叶向有很大差异,所以同一地区的适宜密度又因品种而异。一般晚熟品种生长期长,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单株生产力高,需要较大的个体营养面积,应适当稀些;反之,植株矮小的早熟品种,茎叶量较小,需要的个体营养面积也较小,可适当密些;而株型紧奏、叶片直立的品种可更密些。
玉米种植密度与土壤肥力、施肥水平以及土壤水分状况关系密切,总的原则是“肥地宜密,瘦地宜稀”,“水足地宜密,水少地宜稀”。一般地力较差和施肥水平较低,每公顷株数应少些;反之,土壤肥力高,密度可以增大。因为肥力高,较小的营养面积,即可满足个体需要。
玉米的适宜密度,随温度、雨量、日照条件不同而异。短日照、气温高可促进发育,从出苗到抽穗所需日数就缩短;反之,生育期就延长。若北种南移,植株变矮,成熟提早,种植密度应该大些;反之,南种北移,发育延迟,植株长的比南方高大,密度宜稀一些。光照条件好的地区,留苗密度宜适当密些;光照条件差的地区,留苗密度适当稀些;同一地区,向阳山坡的玉米应比阴坡或平原的密度大些。总之,应根据不同气候条件、植株生育状况来确定适宜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