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该病在苗期、成株期都有发生,且对叶、茎、花、果均可为害。果实膨大期更易染病。病菌从残留柱头或脐部侵染,初为凹陷的小黑点,渐水渍状发展,扩大,腐烂,并生出灰色霉层,致病果脱落。
发病条件与传播途径: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当田间温度15℃以上,相对湿度80%时就会发病。病菌附着在病残体上或在土中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和农事操作传播。
防治技术:应抓好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两个生育期的防治。(1)农业防治。增温、控水、放风、降湿;摘除病叶=病果,清洁田园。(2)药剂防治。点花剂中加入0.3%速克灵或扑海因,花期喷洒速克灵或扑海因1500倍液,果实膨大期喷施多霉灵、甲霜灵、扑海因等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