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种子工作站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和结构调整要求,以新品种展示示范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推进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强化“区、市、县”三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联动机制,将新品种展示示范与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农民培训相结合,延伸种业服务链条,扩大种业服务内涵,在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分工。园区所在市县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制定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市县种子管理部门负责对展示示范园区工作的领导,统筹部署,落实保障措施,进行工作督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园区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园区技术标准,抓好技术人员培训、病虫害防控、园区环境改善等各项任务落实,各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园区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二)紧密结合主导优势产业和农民需求。在建设内容上,与本地主导优势特色产业紧密结合,以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为核心,建设模式多样,可以是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模式的专业性园区,也可以是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技术的综合性园区。综合性园区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并与农机、农技推广、农广校及相关园区进行对接。今年已在宁夏原种场、吴忠市钧凯、青铜峡、灵武市金灵州、同心县建设了5个综合性园区,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果。
(三)加大培训观摩展示力度。各园区组织邀请当地农业部门、农技人员、种子经销商和农户等举办多层次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印发展示示范品种介绍及有关技术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园区建设的意义、成效和典型经验,扩大影响,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四)加强园区档案管理与考核。各园区建设单位从积累第一手资料着手,将园区建设的政策文件、年度方案、责任制度、标准规程、图片音像、文字材料以及试验数据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区种子工作站组织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园区建设的管理水平、任务落实、技术推广、技术档案、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二、主要成效
(一)实现了各市、县(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自治区已建设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园区30个,其中粮食园区21个,小杂粮园区3个,瓜菜园区6个,展示示范面积达到9911亩,累计展示示范新品种7765个,重点展示适宜当地种植的作物品种,满足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气候对品种的多样要求,实现了自治区内各市县(区)全覆盖。
(二)提升了新品种引育水平。各园区年均引进各类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审定新品种29多个,推广新品种50多个,筛选主推品种50多个,基本覆盖了生产需要的所有应用品种。通过新品种展示推广的带动,区内水稻优质率达到82%,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2.9%,为全区粮食“十一”连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观摩培训效果显着。各园区每年举办各类观摩、培训班500多场次,观摩、培训人数达5万余人次,印发各类资料5万余份。通过“眼见为实”的现摩,使农民群众了解新品种、选择新品种,掌握新种植技术,使优新品种、新技术更大范围、更快速度的走入田间地头。
(四)推动了粮食单产提高。园区建设加速了优新品种的推广,为全区粮食单产的提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15年,自治区粮食平均单产320公斤/亩,较2010年(281.6公斤、/亩)增产38.4公斤/亩,增长13.64%,全区粮食总产372.6万吨,较2010年(356.5万吨)增产16.1万吨,增长4.5%,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