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中信集团正式成为隆平高科实际控制人,最终控制人则是财政部。在中国种业乃至全球种业大变革之际,这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企业,从最初的国企变身民营企业10多年后,蝶变为种业“国家队”,其打法也随之改变。不过,相较于国际种业巨头,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海外营收占比,隆平高科仍有较大的差距。隆平高科全球种业寡头垄断格局下,如何突围?
“中信集团入主一年多来,隆平高科的战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国领先的种业龙头,现在我们要争取在2020年成为全球种业八强,2025年进入全球前五。”5月19日,隆平高科总裁廖翠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这一进程可能比其设想还要快。
2016年1月,中信集团正式成为隆平高科实际控制人,最终控制人则是财政部。在中国种业乃至全球种业大变革之际,这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名字命名的企业,从最初的国企变身民营企业10多年后,蝶变为种业“国家队”,其打法也随之改变。
不过,相较于国际种业巨头,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海外营收占比,隆平高科仍有较大的差距。隆平高科全球种业寡头垄断格局下,如何突围?
从高产到优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杂交稻探索样本
国内种业正处于“倒春寒”时期。从2010年至2016年,“种子过剩、供大于求”的表述是诸多种业类上市公司年报的常见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 2017年可供杂交水稻种子总量3.6亿公斤,预计2017年受优质常规稻扩大种植影响,杂交水稻种子总需求量2.4亿~2.5亿公斤,期末余种1.1亿~1.2亿公斤,供过于求程度再次加重。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市场普遍认为,杂交稻较之于常规稻有以下两方面劣势:一是米质差;二是种植成本高,需要高肥力、高投入种植,还需要较大的人力投入和精细化管理。
杂交水稻种业的第一个变革,正在悄然发生。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吃不饱的时候,高产的确是杂交稻育种的首要目标,但是,早在十几年前,水稻育种就已经从追求“单一高产”向“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全方位发展。
廖翠猛认为,一方面总供给过剩,一方面却是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对企业来说,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要实现优质产能的供给,核心途径是创新,建立自主研发体系,明确研发方向,加大研发投入,新品种做到开发一代、储备一代。他介绍,隆平高科2016年研发投入2.2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73%,这一投入在国内行业已近“天价”。
2016年,隆平高科共计19个杂交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占当期通过国家审定杂交水稻新品种总数的28.78%。同时,国审品种中优质品种大幅增加,其中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米品种12个,占同期全国同级品种数量的37.5%;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米品种4个,占同期全国同级品种数量的66.7%。
在新品种陆续推出后,隆平高科还实施品种退出机制,总体趋势是陆续清退需肥量高、抗性一般、米质一般的老品种。截至2017年一季度,隆平高科已淘汰或主动停售旧品种约100个,淘汰率近三成。
隆平高科董秘刘俊说,当前,包括杂交水稻种子在内整个种子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低谷之中,但是隆平高科在最近几年中均实现了不错的增长。隆平高科2016年度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2.99亿元,同比增长13.5%;扣非净利润4.27亿元,同比增长18.39%。今年一季度,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83%,净利润同比增长47.79%。
公益援助+海外本土化研发,出海十几年始称“国际化元年”
5月11日,“2017年发展中国家杂交水稻综合技术培训班”与“2017年发展中国家杂交玉米综合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115名学员分别来自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斯里兰卡等15个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开班仪式。
隆平高科是这两个培训班的承办方。2009年,商务部首个援外培训基地??“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援外培训基地”落户隆平高科。至2016年底,隆平高科承办了140多期国家援外培训项目,为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包括36名正、副部级学员在内的5000余名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
多年的对外援助在造福当地的同时,也成为隆平高科品牌输出的有效渠道。商务部培训中心援外培训联络办公室处长徐凯认为,隆平高科通过援外搭建桥梁,为推动企业“走出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和社会影响。
作为一家中国种子企业,隆平高科的国际化模式与其他企业颇为不同:一方面持续推进已坚持了18年的援外农业培训、援外项目合作等公益性国际援助;另一方面则不断加快推进“研发先行”的海外市场开拓和国际化运营。公益+市场双线并进,将以杂交水稻种子为代表的中国种子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事实上,隆平高科对外援助所覆盖的区域,是全球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也是其国际化的主要目标市场。中信证券的研报分析认为,杂交稻种子在南亚及东南亚主要7国的推广率仅5.4%左右,市场空间约46亿元,但潜在空间有397亿元,3倍于中国市场,且盈利空间有望扩容。
隆平高科2016年年报显示,其海外收入1.92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仅8.34%。对此,刘俊解释,首先,杂交水稻种子走出去有很多限制,“种子不像洗衣机,在国内生产直接卖出去就可以,而是必须符合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才行”。其次,我国杂交水稻种业最强大的优势是拥有许多亲本材料,然而,为保护杂交水稻种业资源,我国严禁水稻亲本出口。另外,出于生物安全与种业安全考虑,不少国家和区域也不允许直接进口种子。
面对诸多限制,隆平高科副总裁谢放鸣认为,改善海外杂交水稻的发展环境,关键是要加速推动科研本土化进程,丰富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因此,杂交水稻种业的另一变革体现在“走出去”方面,以往单纯的种子出口不再是首选,本地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推广正成为龙头企业的竞争利器。
中信集团入主以后,隆平高科国际化进程骤然提速。按照定增计划,其募投项目之一就是农作物种子产业国际化体系建设,在东南亚、美洲及非洲等目标国家建立运营中心,包括商业化育种基地建设、种子繁殖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种子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市场营销体系,预计投入7.37亿元。今年4月,隆平高科在海南省三亚市成立海外研发中心,作为其国际研发总部运营,下辖公司菲律宾、巴基斯坦等国的研发中心和育种站,统一开展海外育种相关工作。
廖翠猛透露,隆平高科已在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开展研发,布局测试点数十个,获得数据点超过一万个,生态区域覆盖主要水稻区域,产品表现突出,每年有多个品种通过审定,并开始商业化。同时,组建本地团队,开始实质性运营。
“我们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都很丰富,竞争优势非常明显。”廖翠猛将2017年定义为隆平高科的国际化元年。
由中国隆平高科(印尼)OPTIMA水稻公司与印尼苏钢集团合作,在苏北省昔里冷勿拉涯县网眼镇鲁布罗丹村设立的水稻试验田举行试种成功收割现场会。
从分散到集中,全球种业寡头垄断格局下加速整合中国种业
近年来,种业行业的变革更是显得风云变幻,而并购整合是主旋律,全球种业寡头垄断格局愈加清晰。2014年,全球种子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是孟山都,其后分别是杜邦、先正达、陶氏化学和拜耳。如今,陶氏化学与杜邦已是一家。2016年,拜耳与孟山都660亿美元的合并案震动全球,双方合并后,新公司在全球种子市场份额将达到29%。先正达则以430亿美元的身价投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麾下。
现代农业正成为中信集团重要业务之一。中信集团表示,公司将“构建现代农业生产的服务体系,整合并升级农业上游产业”。随着中信的入主,隆平高科竞逐种业整合也迎来更大平台。
“从全球种业来看,并购整合是大势所趋。”廖翠猛认为,从种业市场化时间、技术、集中度和定价权来看,我国种业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有30年差距,目前仍处发展的黄金期。
隆平高科2016年年报称,中信入主后,公司确立“内生增长+外延并购”双轮驱动战略以来,公司并购项目逐步落地,未来将会继续按照吸收种质资源、开拓渠道、品种互补的思路逐步整合优质资源。2016年4月,中信现代农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隆平高科等企业联合设立中信现代农业产业投资基金。
2016年10月27日,隆平高科打出一个组合拳,收购广西恒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西恒茂)51%的股权,同时与黑龙江广源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源种业)在黑龙江设立粳稻合资公司,其中隆平高科持股51%。
资料显示,广西恒茂系广西首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广源种业则是黑龙江本土综合实力较强的种业企业,隆平高科可以借此弥补在东北粳稻等领域的空白。
刘俊表示,“去年,公司开展了一系列并购。这段时间,公司也陆续接触了一些项目,有些还很不错,今后肯定会加快行业整合的步子。”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立秋评价,隆平高科是靠水稻起家的,后来逐步延伸到蔬菜、玉米业务。另一方面,隆平原来主要在南方发展,如今隆平高科面向全国进行布局在下一盘大棋,一路向北发展,这是一个大手笔。
廖翠猛介绍,2016年,公司进一步确定了“3+X”的品类战略,其中,3即三大核心品类??水稻、玉米和蔬菜种子业务,X即新的核心品类,“现在,我们确定X1就是小麦,下一步公司将加大小麦种子业务的资源投入。未来,公司还将进一步论证X2、X3是什么,不断完善公司的业务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