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是种子管理的重要职能工作,也是防范假劣种子入市下田、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的重要措施手段。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以强化质量监控的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开创种子质量监管工作新局面。2017年12月13-14日,在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召开的全国种子检验工作研讨会上,湖北省作了典型发言。
主要做法是多措并举,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制订了全省2017年种子质量监管方案,组织省市县开展了春秋冬三季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抓源头管理,加大了种子企业仓库监督抽查力度。省级冬秋两季随机检查了45家企业66个种子样品,抽检合格率为100%,并在 “湖北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上进行了公开。抓市场管理,加大了种子市场监督抽查力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春秋两季备耕期间,省市县三级联动,通力协作,全省共抽查种子样品4294个,抽检合格率为99.6%。对经检测发现的14个不合格种子样品,各地依法进行了查处。抓种植鉴定,省级常态化地开展了杂交水稻种子南鉴,组织各地开展了主要作物正季种植鉴定,鉴定种子样品3829个,掌握大田种子质量状况,发现隐患及时预警和处置,农业生产上尚未发生大的种子质量事故。
主要经验是创新管理,筑牢种子质量监管基础。一是创新制度建设,种子质量保持高水平。创新建立了种子质量周报制度,充分发挥系统种子质量监管的风险预防、风险预警的作用。突出监管重点,省级重点抽查省级办证企业,市县重点抽查辖区办证企业和门店,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联检、质检信息共享共用,对质量监控中发现的不合格种子,迅速向全省预警、向企业预警,不仅便于及时查处,更有效提升了经营者的质量意识、震慑不规范行为。二是创新体系建设,夯实种子检验基础。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明确了监管体系建设思路和目标定位,省级重点是开展品种真实性分子检测、标准样品征集管理及保存,组织建立审定品种指纹图谱库等;市州重点是开展纯度室内分子检测及常规指标检测等;县级重点是常规指标检测,配备更新烘箱、天平、发芽箱等仪器设备等。加大资金争取和扶持力度,先后采取了普惠支持再重点扶持的方式,支持基层检验机构建设,构建全省种子质量监管体系。基本建成以省种子检测中心为龙头,市级检测中心为骨干,县级检验站为基础的种子质量监管网络。2017年,黄冈市、五峰县、当阳市、谷城县和郧阳区五家机构,被省农业厅批准为合格检验机构。目前,我省合格检验机构数量在全国位居前3位,达到25家,可以对外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检验数据和结果,基本能满足全省种子质量监管的需求。为提升省级检验能力,满足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我局已争取到国家检测分中心建设项目1000万元,列入国家储备项目,有效夯实了“打铁自身硬”的基础。三是创新能力建设,提升监管队伍水平。严格实施检验机构能力验证制度,组织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全覆盖参加,保持和提升检验能力。组织我省近30家种子企业参加农业部能力验证和检验技术培训,提高企业质量控制能力,提升检验人员的水平。建立了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走出去,请进来,在过去专家授课的基础上,引入了田间实地讲解、现场实践操作、实验室检测指导等多种培训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了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切实提高种子监管人员的实战能力,促进了全省种子监管系统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