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业厅联合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和人社厅等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快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工作方案》,切实推动四川省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工作。一是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到种子企业兼职、挂职,或者离岗创业,从事科研创新和转化工作,将企业兼职成效作为职称评定、专家评选、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比例。二是推进育种技术和材料创新发展。积极推进良种联合攻关,构建政产学研结合的育种体系,在水稻良种选育上取得了突破,筛选出一批育种新材料。2017年共67份水稻育种新材料通过了田间技术鉴定,比2016年增长了76%,比2015年增长了200%。三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简政放权、保护知识产权等措施,企业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深化科企合作,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2017年企业选育的17份水稻育种新材料通过田间技术鉴定,占总数的31%,比2016年增长20%,比2015年增长200%。四是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开通品种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按照绿色优质、高产稳产、特殊专用分类制定品种审定指标,修订品种审定标准,引导育种方向,推动了品种创新。
通过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推动全省品种创新,尤其是水稻新品种选育取得重大突破,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品种基础。一是育成品种数量领先全国。2017年国家审定通过了53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其中四川省育成23个,占总数的43.4%。二是育成品种品质大幅提升。2017年国家审定通过了7个国标1级优质稻种,其中四川省育成2个,占总数的28.6%。自此,近年四川省育成国标1级优质水稻品种达到3个,彻底改变了“蜀中无好米”的历史。今年四川省共选育达国标3级以上优米的水稻新品种14个,同比2016年增长6倍。三是企业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在国审通过的25个水稻新品种中,企业自主选育17个,占68.0%,所占比例为历年最高。在14个国标优质3级以上水稻新品种中,7个为企业选育,企业已逐步成为育种创新的主体。
|